院系介绍

    院系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介绍

    新闻学院介绍(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编辑: 发布日期:2022-03-25 浏览次数:


    一、学院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自成立伊始,即着力于培养国内紧缺的经济新闻、新媒体、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学院下设新闻、网络与新媒体、中文3个系。现有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3个本科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和传媒经营管理(学术硕士)2个硕士学位点。

    学院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7人,具有海外研修、任教经历者13人,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近五年,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9项,厅级项目12项,发表CSSCI论文65篇,出版专著20部。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突出“大财经”特色,注重人文基础、经济优势、传媒特长的复合,主动适应日益网络化、融合化、多元化传媒发展现实,有针对性地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备经济管理和传媒知识素养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为广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学院以专业能力竞赛、专业素养讲座、专业能力培训等为途径,鼓励同学通过作品创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作品创作成果丰,纪录片《敬礼·老兵》《南财纪事》《南京旧书店》等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敬礼·老兵》全网点播量超百万,受到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扬子晚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的相关报道,该项目获得江苏省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展示会“最具潜力创新项目奖”。学生新闻作品多次刊载于《新华日报》等省级媒体,学生在挑战杯江苏省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2019年春季赛中,我院学生团队作品从22万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并与其他5组金奖现场比拼后,最终赢得此项赛事的最高殊荣——全场大奖。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积极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学院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合作成立了“江苏传媒产业研究院”,在集团旗下多家媒体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学院还与20多家媒体和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每年推荐大量学生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就业。学院每年举办多场招聘会,能为学生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促进了学院毕业生就业。

    为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学院每年举办20余场专业讲座。邀请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交流,他们的讲座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学生学术视野的开拓,推动了学院毕业生继续深造的热情,既有学生考入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名校就读,也有学生赴伦敦大学学院等海外名校留学深造,近三年来,毕业生出国升学率保持18%以上。

    二、专业介绍

    (一)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素养,系统掌握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新闻报道与策划能力、经济信息传播和舆情研判能力。

    核心课程:新闻编辑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经济新闻理论与实务、传媒经济学、报刊电子编辑、视听传播原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新闻采编与策划、媒介管理学、电视摄像与采制、新闻心理学、整合营销传播、经济新闻深度报道采写、媒介融合研究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经营管理、策划公关、经济信息分析等工作。

    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有较高的网络新媒体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媒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新媒体营销传播、网络新闻采编与策划、程序设计、新媒体数据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报刊电子编辑、计算机平面设计、新媒体终端产品运营,新媒体受众研究等。

    就业方向: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宣传与信息传播等工作;能够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各类网络媒体从事媒介内容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够进行网络与新媒体信息的采集、生产和传播。

     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号召,遵循学校“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的办学理念和“创新、特色、人才、开放、民生”的发展战略,依托学校经济学、管理学等优势学科背景,整合学院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优长,形成中文与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特色培养模式与学科建设模式,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国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写作、应用语言学、文化传播学概论、传媒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能够为行政机关及与财经、金融、工商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行政管理、文字秘书、公共关系处理等工作的文字工作型人才;能够为出版机构、新老媒体输送编辑以及时事评论的编辑技能型人才;为各级各类学校、各级社会培训机构输送中文教师的教育型人才;培养中国语言文学高级学者的苗子,能够为海内外著名高校输送优质研究生的研究型人才;能够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培养文献整理、编目、校勘等方面的文献整理型人才。

    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